#黄酒是否能替代白酒重回干流?##为什么黄酒不受欢迎呢?##黄酒##你喜爱我国的黄酒和白酒吗?#
小时候逢年过节,爷爷总爱温一壶黄酒,就着花生米小酌两口,那股子浑厚的香气是刻在记忆里的年味。本末倒置超市货架上酒类琳琅满目,黄酒却成了角落里的“冷门选手”,年轻人路过很少停步,连老一辈们的酒桌也逐渐被白酒、啤酒抢占。
黄酒的口感让不少人望而生畏。传统黄酒自带酸涩感,不像啤酒清新解渴,也没有白酒的浓郁劲爽,喝惯了果酒、气泡酒的年轻人总觉得“不对味”。更费事的是饮用方法,考究“温着喝”,家里得备着温酒器,饭店里还得特意吩咐服务员,快节奏日子里没人愿意为一杯酒多费功夫。
酒桌场景里,黄酒简直没了立锥之地。商务请客要的是白酒撑场面,度数和品牌都是“硬手刺”,黄酒度数偏低,少了那份典礼感;朋友集会图轻松,啤酒拎着就走,几瓶就能嗨翻全场,黄酒瓶重量大,十个人得搬一堆,真实不方便;家庭聚餐里,红酒、果酒老少咸宜,黄酒的“老派”标签让年轻人不肯测验。
黄酒像被地域绑住了四肢。江浙沪以外的很多人,提起黄酒先想到“料酒”,压根没把它当饮品;北方人觉得度数太低“没劲”,南方人又嫌口感厚重,难以构成全国性的消费气氛。市面上的黄酒大多仍是老包装、老配方,缺少年岁轻的人喜爱的时髦规划和立异口味,逐渐就成了“父辈的酒”。
黄酒承载着千年文明,氨基酸含量高的优势本该被更多人看见。惋惜它没跟上年代的脚步,口感、场景、传达都卡在了老路子里。老滋味不该被筛选,但得放下“老架子”,像年轻人揣摩的冰饮黄酒、黄酒特调那样,贴合当下人的日子小习气。否则再深沉的见识,也难抵实际的挑选,只能在记忆里逐渐变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