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2日,四川宜宾,“2025年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——首届全国露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”正式落下帷幕。这不仅仅是行业内一次常规的技术比拼,更被广泛视为中国露酒发展史上的一个“里程碑”。
24个省市自治区、78家单位、近160名顶尖技术骨干——这场高规格竞技,汇聚了露酒江湖的“半壁江山”。经过层层激烈角逐,劲牌公司技术团队最终力压群雄,成功摘得桂冠。
当前,中国酒业正经历深度调整。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等品类竞争已趋白热化,而长期以来,露酒虽然拥有悠久历史与广泛消费基础,却始终面临一个核心困境:缺乏独立且权威的风味话语体系和品质评价标准。
换句话说,露酒是什么?什么样的露酒才是好露酒?这样一些问题,在消费的人心中,甚至在整个流通领域,答案依然是模糊的。这种标准的缺失,严重制约了露酒的品类价值提升与国际市场拓展。
正因如此,本届大赛的使命,远不止于决出一个冠军。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在开幕致辞中点明了关键:“本届大赛肩负着检阅行业人才队伍、树立技术标杆、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。”它严格对标品酒师(露酒)国家职业标准,其终极目标,是为露酒这个庞大而略显“松散”的品类,构建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,明确其未来发展的航向。
对于参赛者而言,这是一场技艺的巅峰对决;对行业而言,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“人才基建”工程。
这场“国字号”大赛,绝非纸上谈兵。它的设计直指行业痛点,考核全面且极其严苛。
作为竞赛的重要前期环节,11月20日—21日为期两天的“露酒品酒职业技能强化提升培训”邀请了来自五粮液、劲酒、汾酒、泸州老窖、海南椰岛等知名露酒酒企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。
· 理论部分覆盖从原料到酿造、从工艺到品控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,旨在夯实选手的理论根基。
· 实操品评更是重头戏,占比高达80%。比赛设置了令人窒息的八轮品评项目,选手需要在短时间内,仅凭感官,通过“观色、闻香、品味”这些最传统也最核心的技艺,准确辨析出基酒的类型、所用原料的特性、产地风格差异、工艺细节的微妙不同,乃至最终的质量等级。
这几乎是在挑战品酒师感官灵敏度的极限,全面考察其对露酒复杂风味的综合判断能力。可以说,能在这场比赛中胜出,凭借的是真功夫、硬实力。
聚光灯下,冠军的荣耀属于一刻;但冠军的养成,却是一场漫长的“系统战”。劲牌的夺冠,绝非偶然的超常发挥,而是其长期以来在人才教育培训、研发技术和品质管控上持续投入的必然结果。
早在今年7月,劲牌研究院便启动了内部选拔机制,以最高标准遴选参赛苗子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他们精心收集了105款极具代表性的酒样作为训练素材。入选队员经历了长达数月的高强度、沉浸式集训,反复锤炼感官的灵敏度和品评的准确度。这种近乎苛刻的赛前准备,为他们在赛场上的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将视野放宽,劲牌在2025年伊始,便旗帜鲜明地将其确立为“专业能力提升年”。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,公司系统性地梳理出影响业务发展的90项关键能力短板,并推动各业务单位针对性开展提升项目。截至目前,已落实的能力提升项目达30余项。这表明,劲牌是将此次大赛,置于整个公司能力升级的战略框架下进行部署的,参赛只是检验其内部“大练兵”成果的试金石。
单一的技术比拼或许能赢一时,但要引领一个行业,必须依靠强大的科研创新作为后盾。劲牌深谙此道,早已构建起一张全球科研协同网络。它与北京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,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、夏威夷大学、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,共同攻关露酒行业的关键技术难题。
这种“产学研”深层次地融合的模式,结出了硕果:截至目前,劲牌与合作伙伴已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28项,其中2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并获得国家、省部及行业级科技奖励29项。这条坚实的“科研护城河”,是劲牌敢于在赛场和市场上保持领先的终极底气。
劲牌此次夺冠,其意义远超一枚金牌。它作为一个强大的催化剂,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行业连锁反应。
首届全国露酒大赛的帷幕已经落下,但中国露酒行业的新篇章,或许才起步。标志着露酒行业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迈入新阶段,形成了以训促学、以赛促技的发展模式。仙林生态酒业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,继续深化露酒研发技术和品质提升,助力中国露酒向标准化、专业化、高品质方向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