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酒类消费日新月异的今天,黄酒这个承载着中华六千年酿造历史的酒种,曾一度陷入“内外交困”的尴尬境地。对内,受困于“区域限定”和“长辈专属”的标签,市场规模持续萎缩;对外,面临着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、洋酒等多品类的前后夹击,市场占有率不断被蚕食。2017至2023年间,黄酒行业经历了最为艰难的时期,市场规模从近200亿元骤降至不足86亿元,这一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的迷茫与挣扎。
然而,历史的转折往往发生在最深的谷底。2025年,黄酒行业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曙光。根据“华樽杯”最新数据,黄酒品牌价值较2024年增长6.27%,头部公司实现15%以上的逆势增长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会稽山“一日一熏”气泡黄酒在618大促期间创下72小时销售超千万元的佳绩,其中80%以上的消费者是年轻人。这一些数据不仅标志着行业拐点的到来,更揭示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
黄酒与啤酒、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,却长期面临市场规模萎缩的困境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7-2023年间,黄酒市场规模从近200亿元滑落至不足86亿元,降幅惊人,这一个数字背后是无数黄酒企业的挣扎与求存。
这一趋势在2025年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拐点。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,2023年全国黄酒生产企业出售的收益达210亿元,同比增长2.1%,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。这一转变并非偶然,而是行业多年苦练内功的结果。
曾经的黄酒行业陷入“三小”困境——小圈子、小市场、小企业。消费高度集中在江浙沪地区,浙江、上海、江苏三地销售额合计占比高达79%,这一个数字既说明了黄酒的地域局限性,也揭示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市场收缩导致公司数持续萎缩。规模以上公司数从2017年峰值121家缩减至2023年的81家,五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一。这场行业洗牌虽然残酷,却为优质企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。但令人惊喜的是,在整体行业调整的背景下,一线品牌却逆势增长。古越龙山、会稽山、金枫酒业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CR3(集中度)已达42.8%,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。这种“强者恒强”的局面,正是行业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。
黄酒复苏非单一因素所致,而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四大驱动力如同四驾马车,共同拉动着黄酒行业向前奔驰。
消费理念转变是核心驱动力。《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》显示,年轻人饮酒动机中“放松压力”(62.3%)、“提升愉悦感”(55.1%)远超“商务应酬”(18.9%)。这一数据的鲜明对比,揭示了酒类消费本质的深刻变化。
黄酒正从“悦人”转向“悦己”。当酒饮从社交工具变为个人情感宣泄的载体,黄酒长时间坚持的文化背书让位于即时的情绪满足。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消费动机,更重塑了整个行业的价值逻辑。
健康意识提升成为第二驱动力。相比白酒的高度烈性,黄酒通常酒精度在8%~20%之间,更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酒的需求。金枫酒业推出“石库门上海么糖”无糖黄酒,正是看中了健康化趋势。在这个注重养生的时代,黄酒天然的酿造工艺和相比来说较低的酒精度,恰好契合了当代消费者的健康诉求。
文化自信回归构成第三驱动力。民间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下,年轻一代对国货的认同感慢慢地加强。黄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,其数千年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符号。从汉代的“曲水流觞”到唐宋的“煮酒论英雄”,黄酒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绑定,使其在国潮风中独具优势。
产业政策加持成为第四驱动力。绍兴出台《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》,安排财政资金超1亿元支持技术创新、品牌推广。浙江省推进“尖兵”“领雁”计划,赋能黄酒科技升级。政府的积极介入,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在这四大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,黄酒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然而,机遇需要战略来把握,不同的企业要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径。
基于企业规模、资源禀赋和核心能力,黄酒企业可分为三大梯队,各自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和发展路径。这种分层施策的思路,既合乎行业发展规律,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以古越龙山、会稽山为代表的行业龙头(年营收15亿元以上),应采取“三横三纵”生态战略。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构建全方位的竞争优势。
品牌矩阵纵深化:古越龙山已形成“国酿-金龙-库藏”三级产品矩阵,覆盖800-2000元价格带。会稽山实施“兰亭-会稽山”双品牌战略,兰亭系列定位高端商务,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8%。这种多层次品牌布局,既确保了规模,又提升了品牌高度。
渠道网络立体化:古越龙山计划在三年内新建100家品鉴馆,覆盖全国主要城市。会稽山与碧桂园服务合作,进入3000个社区,直接触达家庭消费场景。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深层次地融合,构建了全方位的消费者触达体系。
产业链一体化:向上游建设有机糯米基地,2025年古越龙山在江苏、安徽共建有5万亩原料基地;向下游拓展黄酒文旅,打造“黄酒+文创+旅游”综合体。这种全产业链布局,既确保了品质可控,又拓展了盈利空间。
以塔牌、女儿红为代表(年营收5亿-15亿元),应采取“区域深耕+特色突破”战略。这个战略的重点是聚焦核心优势。
差异化产品定位:塔牌专注手工冬酿,定位“黄酒界的爱马仕”,主打高端礼品市场,其三十年陈酿价格突破3000元/瓶。女儿红深耕“喜庆文化”,开发婚宴系列新产品,在江浙婚宴市场占有率超40%。这种特色化定位,避免了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正面竞争。
渠道精耕:聚焦核心商圈和特通渠道,塔牌在杭州高端酒店渠道覆盖率超80%;女儿红与婚庆公司深度合作,形成“买黄酒送婚庆服务”的联动模式。这种深度运营,构建了坚实的市场壁垒。
供应链优化:通过精益生产减少相关成本,塔牌通过工艺改进,使高端产品成本降低15%,但售价提升30%,毛利率显著改善。这种精细化运营,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。
年营收5亿元以下的企业,应采取“小而美”的利基战略。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敏捷和创新。
极致细分:如某绍兴小厂专注“低度黄酒”细分市场,针对女性消费者开发果味黄酒,在电子商务平台月销超万瓶。另一家公司专注“定制黄酒”,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。这种极致细分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。
场景创新:开发配餐黄酒,如专门搭配火锅的清爽型黄酒、搭配烧烤的醇厚型黄酒等,通过场景化营销实现突破。这种创新,开辟了新的消费场景。
轻资产运营:聚焦设计和营销,生产环节外包,快速响应市场变化。某新兴品牌采用DTC模式,通过社会化媒体直接触达消费者,实现零库存运营。这种模式,适合资源有限的小微企业。
黄酒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分阶段实施,不同梯队企业应依据自己特点选择正真适合的发展路径。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耐心和定力,不能一蹴而就。
(1)第一阶段:基础建设期(1~2年),此阶段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筑基期,需要打好三个基础:
产品创新: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,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3%;中小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开发特色产品。这个基础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。
渠道重构:线%以上,社交电商渠道实现突破。古越龙山计划在2026年实现线%的目标。这个基础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触达能力。
品牌重塑:构建清晰的品牌定位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投入品牌建设费用占营收8%以上,中小企业通过内容营销建立品牌认知。这个基础决定了企业的长期价值。
(2)第二阶段:规模扩张期(2~3年),此阶段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力期,要实现三个突破:
市场拓展: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省外市场占比提升至50%以上,第二梯队公司实现省内深度覆盖,第三梯队企业在细致划分领域建立优势。这个突破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空间。
产能优化: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能利用率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自动化率提升至80%以上。这个突破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。
并购整合: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行业并购,古越龙山已计划收购2-3家区域特色企业,完善产品布局。这个突破决定了企业的行业地位。
(3)第三阶段:生态构建期(3~5年),此阶段是企业构建持久竞争优势的升华期,需要完成三个升级:
产业链延伸:向上游拓展原料种植,向下游发展黄酒文旅,古越龙山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黄酒小镇。这个升级拓展了企业的产业边界。
国际化布局:建立海外销售网络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%以上。这个升级打开了企业的成长天花板。
生态构建:打造黄酒产业生态圈,包括黄酒金融、黄酒文化、黄酒健康等衍生业务。这个升级构建了企业的生态系统。
有了清晰的战略路径,企业还需要在产品层面实现真正的突破,这才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。
新式黄酒的“新”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:口感创新、形态创新和饮用方式创新。这三个维度的创新,共同构成了黄酒年轻化的产品基础。
口感创新上,品牌方通过降低酒精度、添加气泡、调整风味来适应年轻人口味。会稽山“一日一熏”通过低温发酵技术降低酒精度至8%,并注入绵密气泡,创造出类似香槟的清爽口感。这种创新,让黄酒摆脱了“厚重”的刻板印象,变得更易饮。
形态创新上,传统坛装、桶装和瓶装被易拉罐和时尚瓶装取代。会稽山气泡黄酒采用瓶装和罐装,类似撬开香槟、拉开可乐的刺激体验。这种包装创新,不仅提升了便利性,更改变了产品的消费场景。
饮用方式创新上,新式黄酒打破了传统黄酒“温着喝”的局限。强调冰镇饮用,适应现代年轻人追求便捷和清爽的需求。这种创新,让黄酒融入了更多现代生活场景。
全球新式黄酒市场正在迅速增加,2025年全球新式黄酒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.2亿美元,预计2031年将达到7.59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6.5%。这个增长数据,印证了产品创新方向的正确性。
这些新产品通过改变饮用方式、降低酒精度、调整风味,成功打入了年轻消费场景。产品创新需要市场验证,而会稽山的成功案例正好提供了这样的验证。
会稽山气泡黄酒“一日一熏”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系统化创新的结果。这个案例值得深入剖析,因为它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在2025年618大促期间,该产品在抖音官方直播间72小时卖出1000多万元,是抖音黄酒类第2-10名总和的100倍,且成交80%以上来自年轻人。这个成绩单,充分证明了新式黄酒的市场吸引力。
精准对标啤酒市场:会稽山没有困在品类思维中,而是把目光放到啤酒背后更大的市场,有意把气泡黄酒做成“新啤酒”。产品度数设定在3度-8度之间,与常规啤酒度区间重合,并强调“气泡黄酒不胀肚”的特点,直接针对啤酒的痛点。这种定位策略,巧妙地避开了黄酒市场的内卷,开辟了新的赛道。
全场景覆盖:打破黄酒仅限佐餐的固有认知,会稽山积极拓展露营、健身、夜宵、饮料调配等多元场景。品牌跨界与川菜、湘菜连锁店合作,破解黄酒绑定江浙菜的局限。这种场景拓展,极大地扩大了产品的消费场合。
年轻化营销:摒弃传统黄酒低沉男性嗓音讲述历史的TVC方式,会稽山选择与年轻人玩在一起。通过抖音短视频、直播带货、音乐节合作、跨界Keep等策略,实现与年轻花钱的那群人的深度互动。这种经营销售的方式,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。
会稽山还举办了“2025会稽山·仲夏奇趣夜”活动,设置赛博朋克巡游、微醺巴士、调酒大赛等环节,将古城底蕴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。这种体验式营销,让我们消费者在愉悦中建立品牌认知。
渠道变革是黄酒复兴的另一个重要维度。在这个全渠道时代,单一的渠道模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。
线上渠道已成为年轻化转型的重要抓手。古越龙山2025年电商营收占比达22%,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。会稽山则通过网店立体式升级改版、淘宝店播、达人直播、短视频投流等多元化手段,抢占年轻消费者认知。线上渠道不仅是销售通路,更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桥梁。
线下渠道同样经历着深刻变革。古越龙山在全国开设集消费体验和黄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品鉴馆、慢酒馆,拓展黄酒高端市场,进行年轻花钱的那群人培育。这种体验式终端,不仅销售产品,更在传递黄酒文化。与此同时,渠道商自有品牌也成为黄酒市场的新玩家。盒马推出自有品牌产品“盒马臻五年绍兴花雕酒”,进一步丰富了黄酒市场的产品格局。这种合作模式,为黄酒公司可以提供了新的渠道选择。
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策略,使黄酒企业能够更全面地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花钱的那群人,实现市场的立体化拓展。渠道创新为场景创新提供了可能,让黄酒进入更多消费场合。
传统黄酒的消费场景高度固化——家庭聚餐、搭配螃蟹佐餐。这种场景限制极大地制约了黄酒的消费频次和市场规模。打破场景限制,成为黄酒复兴的必由之路。新式黄酒通过全方位场景拓展,打破了这一“魔咒”。这种场景重构,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黄酒的消费价值。
会稽山通过开发佐餐+节令场景,夏季推出龙虾配黄酒的组合,并投放抖音达人白冰、艺人吴彦祖等,高频输出龙虾配气泡黄酒的场景。这种场景绑定,让黄酒融入了更广泛的餐饮文化。
同时,品牌还有意进入酒吧、露营、烧烤夜宵、饮料调配、健身房等,成为黄酒市场中第一批进入这些新场景的品牌。这种场景创新,极大地拓展了黄酒的消费边界。甚至传统的“大闸蟹+黄酒”CP也迎来了新变化。2025年,在大闸蟹消费旺季,除传统黄酒产品外,黄酒企业推出的年轻化黄酒产品也成了大闸蟹旺季的主角。这说明,即使传统场景也在经历产品升级。
这种场景重构极大地拓展了黄酒的消费场域,从有限的餐桌走向了无限的生活场景。场景的拓展必然要求市场的拓展,黄酒的全国化成为必然选择。
黄酒行业的另一大突破点是打破地域限制。这个进程虽然艰难,但意义重大,它决定了黄酒行业的发展天花板。
江浙沪作为黄酒的传统消费区域,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。浙江占比为35.9%;上海占比为30.6%;江苏占比为12.5%。三地合计接近80%的市场占有率,显示了黄酒消费的高度区域性。这一个数字既说明了现状,也揭示了全国化的巨大空间。全国化进程正在加速,头部企业通过电商、新零售、定制渠道加速全国布局。古越龙山在江浙沪以外市场销售额占比从2018年的27%提升至2024年的43%,全国化逐现成效。这个进步令人鼓舞,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政策支持也为全国化添砖加瓦。绍兴出台《促进黄酒产业发展振兴的实施建议》,明确到2027年全市黄酒产业年出售的收益达到100亿元目标。这种政策支持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古越龙山通过建立61家品鉴馆和开展全国巡回活动,积极推动江浙沪以外市场拓展,目标将非传统区域收入占比从不足5%提升至15%以上。这种务实的目标,体现了企业全国化战略的理性思考。
黄酒的国际化,从来不是简单地“漂洋过海”,而是一场味觉与文化的双向奔赴。这样的一个过程既充满挑战,也蕴含机遇。
古越龙山带着“只此青玉”走进大阪湾畔,用一场黄酒品鉴会撕开了日本市场的新口子。与双叶产业签约联名产品研究开发,借其深耕日本的渠道网络,让黄酒精准触达华人商超、礼品市场。这种务实策略,为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会稽山则以“文化+酒”的方式深耕东瀛。在2025绍兴海外文化周上,兰亭酒与兰亭书法同框,让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风骨重现大阪文化馆。这种文化营销,提升了黄酒的文化价值。
2024年黄酒出口额同比增长8%,对东南亚、欧美市场出口增速显著。通过国际酒展、跨境电子商务、文化交流活动等,中国黄酒的国际知名度正逐步提升。这个增长虽然稳健,但与国际名酒相比仍有巨大差距。
黄酒的国际化路径已从“产品输出”升级为“文化交融”,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国际化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企业要更加清晰的战略指引。
基于三级梯队划分,各类型黄酒企业要把握不同的战略重点。这些建议旨在帮企业将战略落到实处。
技术研发:建立黄酒研究院,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%,重点突破风味调控、健康因子等关键技术。技术领先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。
标准制定:牵头制定黄酒行业标准,包括品质分级标准、工艺标准等,掌握行业话语权。标准制定者往往是行业领导者。
人才教育培训:与江南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,建立黄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。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市场选择:采取“根据地”战略,在核心市场实现渠道全覆盖,市场占有率目标30%以上。聚焦才能做强。
产品差异化:打造1~2个明星产品,营收占比不低于40%,形成差异化认知。特色是中型企业的生存之本。
供应链优化:通过精益生产和供应链整合,实现成本领先,毛利率提升5~8个百分点。效率是中型企业的生命线)小微企业:敏捷创新与圈层营销
产品创新:采取“小批量、快迭代”的产品研究开发模式,每年推出不少于10个新品,快速测试市场反应。敏捷是小微企业的优势。
圈层营销:深耕特定花钱的那群人,如汉服圈、二次元圈等,通过社群运营建立品牌忠诚度。精准营销可以弥补资源的不足。
数字化工具:善用社会化媒体、直播电商等数字化工具,实现低成本获客。数字化为小微公司可以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展望未来,黄酒行业将呈现多元化、功能化、国际化三大趋势。这三大趋势将共同塑造黄酒行业的未来格局。
多元化表现在品类跨界与场景延伸。黄酒与露酒、茶饮、咖啡等品类融合,开发“黄酒+草本”“黄酒+花果”等轻功能饮品。同时,切入运动后恢复、女性美容养颜等细分场景,推出功能性黄酒产品。这种多元化,将逐步扩大黄酒的消费群体。
功能化则聚焦健康属性深化。低糖、无糖产品将满足控糖需求,如金枫酒业推出“石库门上海么糖”无糖黄酒。解酒护肝产品结合草本成分,开发“酒后修复”功能性黄酒。这种功能化,将提升黄酒的消费价值。
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。2024年黄酒出口额同比增长8%,对东南亚、欧美市场出口增速显著。通过国际酒展、跨境电子商务、文化交流活动等,中国黄酒的国际知名度正逐步提升。这种国际化,将打开黄酒的成长空间。
和君咨询认为,在政策护航与文化自信的驱动下,黄酒逐渐以“高端化、年轻化、全国化”重塑市场认知,行业有望迎来破局。这个判断,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。
从江南的古老巷弄到北上广的时尚便利店,从传统的温饮小酌到年轻人群围炉冰饮,黄酒正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这场对话的背后,是无数黄酒人的坚守与创新,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消费的碰撞融合。
会稽山与碧桂园服务合作,拓展社区家庭消费场景;古越龙山通过建立品鉴馆和全国巡回活动,推动江浙沪以外市场拓展。这些努力正在改变黄酒的市场边界和消费认知。
黄酒这颗中国酒文化中的明珠,正在重新擦亮光芒。在新的竞争格局下,不同量级的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,制定差异化战略,一同推动黄酒行业走向新的辉煌。这条路虽然漫长,但方向已经明确,步伐正在加快。随着年轻一代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和价值认同,黄酒这个古老的酒种必将焕发新的生机,成为中国酒业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人民日报评高市早苗“九宗罪”。原标题:严重越线挑衅,高市早苗终将自食其果最近,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,暗示可能武力介入,在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,日方仍不思悔改,拒不撤回错误言论。高市早苗严重越线挑衅、一意孤行,终将自食其果。
11月28日,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在发布会上说,香港大埔火灾已致128人遇难,79人受伤。11月26日下午,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。
【女子在赌场结识男子当天,借其10万港元赌博输得精光】 为追讨债款诬告男子被捕 #澳门dou知道
深圳同居情侣育有一娃,分手后男子不承认是孩子父亲,女子申请亲子鉴定遭拒,法院:确认存在亲子关系按月支付抚养费,法官:认定亲子关系并不是“非DNA不可”
战前祭旗?黄海军演出现异常部署,刘公岛实弹射击开始#军事科普#军事科技#军事爱好者#军事迷
扛楼战神:日均收入一千多,双肩扛出八十万。 #扛楼波哥 #广东 #努力 #扛楼 #光芒闪耀的你
喜上加喜!亲上加亲!近日,河南商丘一双胞胎兄弟同天迎娶双胞胎姐妹。婚礼现场被网友称为“复制粘贴的幸福”,简直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。网友们都表示,以后生的孩子又是堂兄弟姐妹,表兄弟姐妹,这和亲兄弟姐妹没啥区别了。
冰箱掏空,有啥吃啥,今天既有近亲也有近邻,让我2025年八个月的渭南生活充满了欢乐,春节再见!